当前位置:首页 > 视点 > 当老一片在天上市首秀实人闯出金融江湖

当老一片在天上市首秀实人闯出金融江湖

2025-09-24 01:52:22 [法规] 来源:链财智库

最近金融科技圈最火的IPO非Circle莫属。这家稳定币巨头在今年6月登陆华尔街,而它刚刚公布的首份财报,简直就像在向市场宣告:"看吧,老实做人也能赚大钱!"说真的,在充斥着各种花哨概念的加密世界里,Circle就像个勤勤恳恳的老会计,却偏偏跑出了53%的收入增长,这事儿够戏剧性的。

财报里的三个意外

第一眼看到Circle的财报数字,我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:😲。6.58亿美元的营收,比华尔街那帮分析师预测的还要高出一截。要知道这可是在美联储降息的大背景下实现的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虽然账面上显示亏损4.82亿美元,但这完全是因为要给员工发IPO奖励和会计调整造成的"假亏损"。实际上,公司的核心业务盈利1.26亿美元,同比增长50%——这就像你为了装修房子花了大钱,但工资收入其实涨了不少一个道理。

说到USDC的流通量,610亿美元这个数字简直让我想起去年看到的段子:"Tether是夜总会里的花花公子,USDC就是穿着正装上班的银行家。"现在这位"银行家"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2%涨到了28%,看来在金融这个江湖里,还是穿正装的人更让人放心。

钱到底是怎么赚的?

说实话,Circle的商业模式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:就是把客户的钱拿去买美国国债,然后赚利息差价。就像你把钱存余额宝,支付宝赚点管理费一样。但妙就妙在,Circle把这个"无聊"的生意做到了极致——96%的收入都来自这个最传统的路子。

不过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为了把USDC推广出去,Circle得给Coinbase这些"地推"支付高额佣金。光是这一季度,就付出去3.32亿美元!这让我想起当年滴滴和快的抢市场时的烧钱大战。好在Circle的商业模式够简单粗暴,即便付完"过路费",还能剩下38%的利润率。

华尔街的过山车之旅

说到股价,那真是比坐过山车还刺激。上市时才31美元,一个月就飙到快300美元——这涨幅比特斯拉还疯狂!不过最近又跌回150美元左右,主要是因为公司要增发股票。但说实话,在加密行业这种大起大落的市场上,Circle的表现已经算是"优等生"了。

最让我感兴趣的是Circle正在憋的大招——Arc区块链。想想看,如果用USDC作为"汽油费",手续费直接用美元计价,这对那些被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搞得头疼的商家来说,简直就是福音啊!不过这个蓝图能不能实现,还得看今年秋天的测试网表现。

老对手的新战场

提到稳定币就不得不说说Tether。这家"神秘富豪"上个季度赚了49亿美元,是美国国债的大买家。但Circle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——合规、透明、合作。就像苹果和安卓的差别:一个追求完美控制,一个讲究开放生态。

有意思的是,美国新出台的稳定币法案,简直像是为Circle量身定制的。那些1:1储备、频繁审计的要求,Circle早就做到了。现在反而成了它的护城河,让后来者难以追赶。

未来的三个关键问题

不过,Circle面前的路并不平坦。首先,如果美联储继续降息,靠吃利差的生意就会受影响;其次,Tether正在筹备合规版USDT,这绝对是场硬仗;最后,Arc区块链能不能真的解决企业用户的痛点,还得打上问号。

但话说回来,在加密货币这个行业里,能像Circle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公司实在不多。它的上市首秀证明了: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,有时候"无聊"反而是一种优势。毕竟,当潮水退去时,穿着泳裤的人才能体面地留在沙滩上。

(责任编辑:交易)

推荐文章
  • 香港稳定币新政深度解读:监管迷雾与市场机遇

    香港稳定币新政深度解读:监管迷雾与市场机遇 最近和几位圈内老友聚会,话题自然绕不开香港新出台的稳定币法案。大家普遍反映行业里存在很多理解偏差,于是我特地约了老吴——这位在香港合规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律师,来给大家做个深度解读。监管重点究竟在哪里?老吴一上来就给我打比方:"很多人把这事想复杂了。打个比方,香港这次管的是'本地包子铺',不是'进口速冻包子'。USDT、USDC这些境外稳定币就像进口速冻包子,只要不是在香港生产的,就不在新规管辖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ORDI暴涨23倍后,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?

    当ORDI暴涨23倍后,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? 最近ORDI的疯狂涨势让我回想起年初香港概念的狂欢。看着它从3美元一路狂奔到70美元,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。记得那时候,只要沾上"香港"两个字的币种,哪怕是个空气项目,都能轻松翻个几倍。Key、MDT、ACH...这些名字现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但当时可是风光无限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让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。年初有个朋友在CFX0.02美元的时候all in,天天在群里喊"香港概念... ...[详细]
  • BRC20闹剧:比特币开发者的愤怒与矿工的利益博弈

    BRC20闹剧:比特币开发者的愤怒与矿工的利益博弈 这几天ordi的价格简直是坐上了过山车,把整个币圈都搅得沸沸扬扬。说实话,看着BRC20这场闹剧,不禁让人想起2017年ICO泡沫时的疯狂场景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得说这事还真值得好好聊聊。BRC20的疯狂起源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,我在一个开发者论坛上第一次看到Ordinals协议的消息。当时就觉得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——居然有人想在比特币上搞出类似以太坊ERC20的东西。但说实话,作... ...[详细]
  • 晚间精选:ORDI成长史与加密货币投资启示录

    晚间精选:ORDI成长史与加密货币投资启示录 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着ORDI的暴涨神话,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年错过的机会...下一个牛市:最后的上车机会?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还是个只会跟风的小白,眼睁睁看着比特币从1000美元飙到2万美元。那时候270000美元的投资组合让我沾沾自喜,现在想想真是可笑。这一轮牛市,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:至少翻十倍。说实话,市场从来不会简单重复历史。我总感觉这可能是普通投资者最后一次能... ...[详细]
  • 柴犬币真能涨到89美分?这份预测让SHIB持有者们沸腾了

    柴犬币真能涨到89美分?这份预测让SHIB持有者们沸腾了 最近在加密圈里,一个大胆的预测让所有柴犬币(SHIB)的粉丝们都坐不住了。这个曾经被戏称为"狗狗币杀手"的迷因币,现在居然有人预测它未来能涨到0.89美元!要知道现在它的价格才0.000007395美元,要是真能实现这个目标,那得翻多少倍啊?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老玩家,我得说这个预测确实够劲爆。毕竟现在整个市场还在熊市的阴影里挣扎,SHIB却已经连续四天逆势上涨了。而且Shibarium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ORDI突然崩盘,我们该何去何从?

    当ORDI突然崩盘,我们该何去何从? 各位币圈老朋友,最近ORDI这出戏看得我直摇头。说实话,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喜怒无常的孩子,昨天还喊着要上天,今天就哭喊着要跳楼。不过别急着骂街,听我这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唠叨几句。2024年:加密货币的下一个黄金时代2023年马上就要翻篇了,我掐指一算,2024年绝对是个值得期待的年份。你看啊,SEC很可能在3月批准贝莱德的比特币ETF,4月又要迎来比特币减半,美联储年中还可能开始降息。这三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元宇宙遇上浙商:一场改变未来的科技盛宴即将开启

    当元宇宙遇上浙商:一场改变未来的科技盛宴即将开启 最近几年,元宇宙已经从科幻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商业风口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元宇宙行业的数据,我都觉得震撼——这个市场正在以每年超过40%的速度狂奔。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更是大胆预测,到2030年,元宇宙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.5万亿美元的惊人价值。这让我想起20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,谁能想到今天的互联网会如此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呢?作为长期关注科技创新的经济观察者,我注意到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布局这个新兴领域。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市场风云:5个不容错过的深度观察

    比特币市场风云:5个不容错过的深度观察 最近比特币市场真是热闹非凡,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现在的行情太有意思了。12月5日那天,Nostr Assets Protocol突然宣布暂停存款,这已经是最近一个半月第四次出现这种情况了。作为一个老玩家,我看得出这显然是因为平台容量已经爆满了。不过官方倒是挺靠谱,他们11月7日就预告过的Fair Mint方案这两天就会公布详细规则,我们拭目以待吧。比特币存储数据的那些事儿说... ...[详细]
  •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
   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 最近在加密圈里,BitMine这家公司的操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。说真的,我从业这么多年,很少见到这么教科书式的资本游戏。短短几个月时间,他们就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到数字资产巨头的华丽转身,这速度,这阵仗,活脱脱给传统金融圈上了一课。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行动记得那天是2025年6月底,BitMine突然放了个大招。先是宣布要搞2.5亿美元的私募,接着更劲爆的是把Fundstrat的创始人Tom Lee请来当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矿工遇上AI:POW代币的华丽转身与市场狂欢

    当矿工遇上AI:POW代币的华丽转身与市场狂欢 作者:Duoduo | 来源:LD Capital一场算力的迁徙记得2022年那个秋天吗?以太坊完成了从POW到POS的历史性转变,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搬家,让数以万计的矿工突然失去了"家"。但有趣的是,这些被"流放"的算力并没有消失,它们像候鸟一样寻找着新的栖息地。而Kaspa,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项目,就这样意外地成了矿工们的诺亚方舟。说实话,作为行业观察者,我最初对这类POW新项目也持保留态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