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活动 > 密的密码密码带全同奇妙态加你走世界学的核心解密进格

密的密码密码带全同奇妙态加你走世界学的核心解密进格

2025-09-24 23:10:01 [报告] 来源:链财智库

"全同态加密"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?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。在上篇文章里,我们聊了FHE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(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翻翻我的知乎专栏)。今天,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更基础也更酷炫的话题——格密码学和LWE问题。

格密码学:量子时代的密码守护者

记得我第一次听说"格密码学"时,脑海里浮现的是国际象棋棋盘。但实际上,它可是当下密码学圈子的当红炸子鸡!特别是在量子计算机日益逼近的今天,传统的RSA、ECC这些加密算法都面临着巨大挑战。而格密码学却能优雅地说:"量子计算机?我不怕!"

说实话,理解格密码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只要你还记得大学线性代数课上那些关于向量空间的知识,就足够入门了。(如果已经还给老师了,强烈推荐3Blue1Brown的《线性代数的本质》系列视频,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!)

整数格:最简单的密码积木

让我们从最基础的"整数格"开始。想象一下,在二维平面上用整数坐标点连成的网格,这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格。在这个世界里,有两个特别有趣的数学难题:

1. 最近向量问题(CVP):给你一个格外的点,找到格子里离它最近的点。听起来简单?等你真正尝试计算的时候就会明白什么叫"NP难"问题了。

2. 最短向量问题(SVP):在格子里找到一个最短的非零向量。这个我们暂且按下不表。

LWE问题:给线性代数加点"噪音"

还记得高中时解线性方程组的痛苦经历吗?那时候我们总能用高斯消元法找到解。但现在,让我们玩点刺激的——给这些方程加上随机"噪音"。

举个例子:假设我们有方程组:3x + 4y ≈ 72x + 5y ≈ 8这里的"≈"可不是我手抖打错了,而是故意加入的小误差。这就是所谓的"Learning With Errors"(LWE)问题。

密码学的美丽与哀愁:LWE vs DDH

说到这个问题,不得不提起密码学圈的"爱恨情仇"。传统的Diffie-Hellman密钥交换依赖的DDH问题简直就是个"矫情的主儿"—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特别脆弱。相比之下,LWE问题就像个踏实的"理工男",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着稳定的安全性。

这种感觉就像买车:DDH是辆豪华跑车,但可能开着开着就散架;LWE则是辆靠谱的家用车,任何时候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。

实战演练:Regev加密算法

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实战环节!2005年,Regev大神基于LWE问题设计了一个超级优雅的公钥加密方案。这个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,它将加密过程转化为格中的向量运算,安全性直接建立在LWE问题的困难性上。

证明它的安全性时,密码学家们用了一个很酷的技巧:"混合论证法"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证明过程拆分成多个小步骤,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构建完整的证明。

结语:通往全同态加密的最后一块拼图

今天我们一口气学了好多内容:从整数格到LWE问题,再到Regev加密方案。说实话,掌握了这些概念,你已经摸到全同态加密80%的门道了!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——把这些"积木块"巧妙地组装起来。

由于篇幅限制(其实是怕大家一次性吸收不了太多信息),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。下期,我将带大家一起用今天学的知识,亲手搭建一个有限级数的全同态加密系统。相信我,那将是一次更加精彩的密码学探险!

(责任编辑:观点)

推荐文章
  • 市场观察:加密领域新动态全解析

    市场观察:加密领域新动态全解析 这几天加密货币市场可谓是暗流涌动,各大机构动作频频。作为长期关注这个市场的观察者,我发现最近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事件。Strategy公司的融资策略转变Michael Saylor执掌的Strategy公司最近调整了融资策略,这事挺有意思。原本他们有个硬性规定:只有股价超过比特币持仓价值2.5倍时才能增发股票。现在倒好,直接把这条规矩给松绑了。说实话,作为投资者,我挺理解这个决定的。现在的市场环境... ...[详细]
  • XRP法律战深度解析:监管风暴下的加密货币未来

    XRP法律战深度解析:监管风暴下的加密货币未来 说实话,看着SEC和Ripple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拉锯战,我这个老金融人士都感到有点疲倦了。但这场官司实在太重要了,它不仅关乎XRP的命运,更可能重塑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格局。法庭风云:SEC遭遇挫折记得7月13日那天,SEC信心满满地提出中间上诉请求,结果被法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。法官很明确地表示:"别急,这事儿还没完呢。"原本大家都以为9月1日前会有结果,没想到拖到10月才尘埃落定。有趣的是,... ...[详细]
  • 投资必修课:搞懂加密货币的买涨和卖跌

    投资必修课:搞懂加密货币的买涨和卖跌 说实话,在这个疯狂变动的加密货币市场里,要是连最基本的"买涨"和"卖跌"都分不清,那跟裸奔没啥区别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今天就带大家彻底弄明白这两个最核心的交易策略。一、币圈的两种生存法则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,比特币才3000美元左右。当时有个前辈跟我说:"小伙子,在币圈混,要么学会坐火箭,要么学会跳伞。"现在想想,这话真是道出了交易的真谛。所谓"坐火箭"就是做多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... ...[详细]
  • 从寒冬到暖春:PEPE币的惊人反弹之路

    从寒冬到暖春:PEPE币的惊人反弹之路 在加密货币这个充满戏剧性的舞台上,PEPE币就像一位性格鲜明的演员。我还记得今年夏天它风光无限的样子,市值一度冲破10亿美元大关,让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。可惜好景不长,随后的大幅贬值让许多追高者扼腕叹息。但最近,这只"青蛙"似乎又开始蹦跶起来了。市场风向突然转变说实话,前两天我看到LunarCrush的数据时差点惊掉下巴。PEPE的Galaxy Score居然仅次于比特币,位居第二!这个指标可是衡量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:历史高点魔咒再现?

    比特币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:历史高点魔咒再现? 8月15日的行情走势真是让人捏了把汗。比特币在清晨创下125000元的历史新高后,就像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。记得当时我看盘的时候,那根阴线吞噬的力度让我瞬间想起了去年类似的行情走势。果然,随着PPI数据超出预期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随之降温,价格应声而落,最低探至117000元附近,几乎回到了这波上涨的起点。技术面的关键信号从日线级别来看,这个看跌吞没形态实在是太过明显了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... ...[详细]
  • OpenAI要造芯?这场芯片争夺战背后暗藏多少玄机

    OpenAI要造芯?这场芯片争夺战背后暗藏多少玄机 最近科技圈又爆出大新闻!据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爆料,那个打造了ChatGPT的OpenAI正在密谋一个大动作——研发自家的人工智能芯片。这事儿听上去就很劲爆对不对?要知道,眼下AI芯片市场可是被英伟达牢牢把控着,OpenAI这步棋要是真走成了,那可就是直接挑战芯片老大的地位了。说实话,作为长期关注科技行业的观察者,我对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意外。还记得去年OpenAI CEO Sam Altman... ...[详细]
  • 区块链扩容之战:Layer 2技术的前世今生

    区块链扩容之战:Layer 2技术的前世今生 记得2017年那会儿,大家都在疯狂追捧高性能公链的时候,一群来自Optimism的极客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颠覆性的想法:既然主链扩容这么难,为什么不在上面盖"二层楼"呢?这就是后来改变区块链格局的Layer 2概念。二层网络的灵感来源我第一次听说Layer 2这个概念时,立刻联想到了城市地铁系统。就像高峰期的主干道需要地铁分流一样,Layer 2就是区块链世界的地下交通网络。最早的Layer 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大户们在下一盘什么棋?80%供应量被长期持有者锁定的背后

    比特币大户们在下一盘什么棋?80%供应量被长期持有者锁定的背后 最近我翻阅CryptoQuant的分析报告时,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那些"囤币党"们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比特币锁仓大戏。资深分析师Onchained的数据显示,80.34%的比特币供应量现在都被长期持有者牢牢攥在手里。这个数字让我不禁感叹,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。老韭菜们的信仰之战作为一名跟踪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市场从投机天堂逐渐蜕变为价值投资乐园的过程。想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抄底信号闪现?关键指标释放8个月来最强买入信号

    比特币抄底信号闪现?关键指标释放8个月来最强买入信号 最近在加密货币圈子里,一个关键数据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。CryptoQuant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:即便比特币价格已经反弹75%,短期持有者的亏损程度却达到了8个月来的最高水平。说实话,这让我想起了去年7月时的市场情景。作为一个跟踪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发现每当短期投资者开始"割肉"时,往往预示着市场即将迎来转机。目前的数据显示,这批"短线客"的平均卖出价格比买入价低了3-6%,... ...[详细]
  • WEB3.0时代重磅来袭:元宇宙如何重塑实体经济新格局?

    WEB3.0时代重磅来袭:元宇宙如何重塑实体经济新格局? 说实话,每次看到"元宇宙"这个词,很多人可能还觉得有点虚无缥缈。但作为一名长期追踪科技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提醒各位:这个看似遥远的未来,其实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形态了。虚实融合:数字经济的新战场记得去年深圳的一个制造业论坛上,一位工厂老板兴奋地跟我分享:"你知道吗?现在我们可以在虚拟空间里测试产品线,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反复试错了。"这番话让我真切感受到,元宇宙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。事实上,从去年... ...[详细]